中國有多少吉他愛好者,有沒有類似的數據統計?涉及多大產業鏈大概有多大?有沒有類似的數據統計?學習吉他難點在哪?
先謝過各位答主。
我沒有看到過統計的數據,不過以十年的彈琴和幾年的教學經驗做一個粗略的估算,以下估算僅代表個人看法。
首先中國應該是世界上彈吉他人最多的國家,大概有兩千萬人彈過吉他,大部分是打醬油的,把吉他當作愛好一直有彈的大概有十分之一,兩百萬左右,彈的好的就又只有十分之一,二十萬人左右,有一定專業素養的吉他手再十分之一,兩萬左右,演奏家水平的,或者是國內一流的再百分之一,兩三百位吧。(以上數據全憑經驗估算,毫無可靠數據支持)就算目前中國還不是彈吉他人口最多的,再過兩年肯定是。你看每年的上海樂展,一大半的吉他廠商是來自廣州惠州的吉他工業園區,還有一小部分來自濰坊,這些吉他廠每年為世界生產幾百萬把吉他。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信息,那是因為這是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雖然有14億人口,美國才3億,日本才一億,按照道理來說,中國彈吉他的人應該是美國和日本加起來的三、四倍,但事實肯定是沒有的,保守估計應該就和美國彈吉他的人差不多,最多和美日兩國的彈吉他的人總數差不多。當然吉他是人家美國的名族樂器,人家玩的比率自然要高一點,這點我認同。可日本呢?吉他也不是日本的名族樂器啊,為什麼日本人整體玩的都比我們好,水平遠在我們之上?就是因為教育啊,藝術教育,或者說音樂教育。像吉他,鋼琴這種全面的,美好的和聲樂器,其實早就已經是世界的文化財產了,可以說是世界樂器,只是它誕生於歐洲。如今世界,人類一家,世界大同。只要你的東西確實好,自然全人類都會拿來共享,比如西方的科技體系,確實是科學合理,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我們只能學習,不然還得落後,還得挨打。在比如西方的樂器和整個樂理系統,也確實是科學先進啊,我們也只能學習。都是學?為什麼日本學的比我們好么?學的比我們久是一方面,最主要還是重視音樂教育,目前國內的教育,大城市稍微好一點,在我生長的二三線城市,幾乎完全不重視藝術教育,像我們這一代長大的時候,音樂美術體育課被主課老師拿來講習題的記憶應該不少吧?學習成績決定一切。之前看過台灣的吉他大師陳彥宏講過一個視頻,說在亞洲只有日本的音樂學院有吉他專業。國內目前只有少數幾個音樂學院有古典吉他和電吉他專業,之前聽說四川音樂學院準備搞指彈專業,不知道後面怎麼樣了?其他就只剩下一些民間的藝術學校有了,比如北京迷笛,現代,上海jz school。在國內,我以前高中時候,整個氛圍給人的感覺就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才去學音樂,美術,或者體育,做特長生考個本科好考一點,成績好誰學藝術?成績好的整個就瞧不起的藝術特長生的感覺。我真遺憾我從小就成績很好,爸媽就讓我好好讀書,沒有從小學藝術,當然他們也沒有那個概念,高中的時候實在是太喜歡方大同,陶喆,太喜歡黑人音樂,借錢借吉他也要開始學。後來大學報了個土木工程專業,也是因為聽家裡人說這個專業好,賺錢。啥也不懂稀里糊塗的就報了,真的很羨慕國外的教育在高中畢業以後,會有一年的時間留給你週遊世界,去社會實踐,找到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再回去選你想學習的專業。大學以後練琴時間越來越長,整個大學就是在學校旁邊琴行練了四年琴,中間慢慢確定了音樂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哪怕沒有錢,並不富裕。因為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我會看一些教育的知識,推薦每一位教育行業者看一下餘澤彬老師的節目,小余老師說,他講的想法真的非常有創意,對我國的教育的剖析也非常淋漓盡致,一針見血,讓我受益匪淺。但我知道,這也是我們的現狀和國情,中國這片土地從幾十年前的貧困狼藉,到現在已經成功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讓一部分人已經富裕到足已改變世界了,我們國家已經做得很好了,而且必將會越來越好。
前面說到中國彈吉他的人比率肯定不如日本和美國,主要在人口基數上佔有絕對優勢,那質量呢?更差的遠了。陳彥宏老師講,他去美國參加指彈比賽的時候,借住在別人家,美國的家庭,家家戶戶都有一兩把吉他,馬丁28就放在家裡的沙發上,人家根本不覺得那是多貴重的樂器,也確實,馬丁28在美國也就2000刀左右,美國人均GDP在16年在60000刀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個美國人一年的生產價值都值30把左右,難怪他們稀鬆平常的對待了。在國內的話。一把馬丁28要賣到一萬五RMB,在一線城市裡,收入可觀的白領一個月的收入。在平均工資收入兩三千的二三線城市,那就是半年不吃不喝的收入啊,買一把能不稀奇貴重么?能不像貢神仙似的貢著么。我有一朋友,河南人,當年買了把泰勒314,一萬三,震驚了整個縣城,都說那誰家某某某瘋了,買了把一萬多的吉他。。到普通的吉他愛好者,能有個幾百塊錢的合板琴就不錯了,就像我當年學琴,學費也沒有,琴還是找同學借的。那時候要有現在我倉庫里最垃圾的一把入門合板琴,我肯定要感動流淚了。琴就差這麼多,那彈琴的人呢?差的更多。大部分都是覺得彈琴很帥,覺得吉他是把妹的神器的,這樣的絕大部分會放棄。因為他不是自己喜歡音樂喜歡吉他,而是覺得會吉他別人會喜歡他。還有就是看了綜藝節目那些偶像歌手,三腳貓功夫彈了個吉他,頭腦一熱也想彈,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你沒有強烈的熱愛和一定要彈好琴的決心,你一定會放棄,說好聽點叫知難而退。這是大部分愛好者的境遇。那那些真心想彈好吉他的,想走專業路線的,想在吉他有所作為的人呢?比如我。前面說到了,很多音樂學院連吉他專業都沒有,就少數幾個學校有古典吉他和電吉他專業,上海音樂學院有爵士吉他專業。二三線城市呢,基本沒有專業的吉他教學,只有琴行里大部分都是兼職玩吉他的二流子。只有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裡,有私人民辦的專業吉他學校了。二三線城市當然也有個別民辦的學校,只是跟一線的比還不夠厲害而已。每年的音樂節,也大部分都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日本呢,音樂學院都有吉他專業,不光古典,爵士也相當厲害了。美國呢,哪怕不是音樂人的家庭,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爸爸媽媽都會拿出他們的吉他和譜本,爸爸彈,全家人一起唱,唱了半小時以後,小朋友在拿起吉他來隨便在那彈彈彈,好了,累了,去睡覺了。這是陳彥宏老師在美國比賽時看到的場景。他們的那些音樂節已經舉辦了幾十年的歷史,隨便在某個音樂節上的孩子,都抱著個吉他跑來跑去,遇到另一個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就是,「hey,you !jam ?」「喂,你小子,敢不敢跟我即興?」「來就來,who 怕who!」然後兩個小孩子就在那抱著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琴你一句我一句的對飈solo……陳彥宏老師說,他的學生去澳洲留學,給澳洲人看台灣的流行音樂,台灣的流行音樂不都是那種歌手站在空曠舞台的中間,鏡頭從頭給到尾,那些樂手躲在邊邊上,某個舞台的角落,擠在一起。。。澳洲的小夥伴看了,大笑了三分鐘停不下來,說這是你們的流行音樂?我們的流行音樂都是演奏的。。。是啊,這樣的氛圍才能出來像Tommy和John willimas這樣的世界級大師啊!在國內吉他還沒彈兩下,大部分的觀眾就是問「你怎麼還不唱?」,「這首歌前奏怎麼這麼長?」,「你連唱歌都不會,還彈什麼吉他,拉二胡去吧!」……這種氛圍就算有成為世界大師的天賦的孩子大部分也被抹殺了。
沒錯,這就是現在的情況,但我仍然對我們祖國的未來充滿樂觀。是的,差距確實很大,但我也確實看到我們進步的速度驚人。台灣的指彈元年是87年,由於一本叫《摩登吉他奏法》的書籍的問世,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四代傳承。我們的指彈元年最多是06年,十年時間,現在已經湧現了很多十分有潛力的吉他演奏家,他們離世界級還有差距,他們也都無時無刻不在奮發圖強的努力。現在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孩子,才十幾歲,已經彈的令人驚奇的水平了,真的非常感動。我衷心的祝福我的祖國在不遠的未來,成為世界上經濟,文化,藝術都引領世界潮流的世界強國。
我感覺以中國這種的自古以來海納百川的博大情懷,待我們成為世界最強的同時,就是世界大同之時,那時地球上人類一家,共築地球村。
得看有多少女星或顏值高的妹子台詞里說過「彈吉他的男生最帥」這句話
別的不太了解,就說說自己身邊。也許是我的父母聽信了那句「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我在很小的時候(大概也就幼兒園中班的樣子)就被送去學鋼琴,小的時候嘛,小孩子完全沒有興趣,有多少次想要放棄,但還是被父母硬逼著學了下去,就這麼學了有十年,直到上初四的時候中考帶來的學習壓力才使自己終於放下了在鋼琴中的不斷學習。其實現在想想小的時候並不喜歡彈鋼琴,但是略大一點了之後懂事了也覺得自己能在黑白兩色的鍵盤上演奏出彩色的樂章也是很值得自豪,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跑題了,好 下面切入正題,上了高中之後,有幾個玩兒的還不錯的哥們都喜歡音樂,也都會一點兒樂器,我們一群烏合之眾便抱著玩兒玩兒的態度組了一直樂隊,我自然而然的便成了樂隊中的鍵盤手,當時記得有兩個吉他手,一個彈主音,一個伴奏,沒有貝斯手,我們排曲子參加了學校的各種什麼晚會,上去表演。閑暇時期,我們在一起玩兒,我就覺得吉他這個樂器好帶感,便讓我們的那吉他手教我怎麼彈吉他(具體是主音吉他手還是伴奏吉他手)……
剛開始學的時候……畢竟學彈吉他一開始都不容易,但是慢慢堅持了下來,便逐漸也愛上了這門樂器,一開始的想法很純粹,就是喜歡,就是感興趣,也沒有其他雜念,學會了之後要怎麼怎麼樣的幹什麼幹什麼……我的那吉他手借給了我一把很舊很破的民謠,但還是當個寶貝一樣天天沒事兒就撥弄,再加上學過鋼琴有樂理知識,入門了之後自己提升的還是蠻快的。後來……一發不可收拾了自己攢錢買了一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屬於自己的吉他,國產的卡瑪,不過這琴感覺是真的很棒,也是得益於我那吉他手推薦的。
(網圖,侵刪)
因為是美術生,在校的學習壓力並不是很大,高二高三紮紮實實的學了兩年吉他,自認為基本功還是不錯的。高考結束後便入了一把電吉他,開始學習電吉他。上張圖,伊班納的雙搖琴,伊班納GRG250,這也是我上大學帶過來的唯一的一把吉他,沒辦法,家住山東,在湖北上學,實在太遠了……
(忽略那凌亂的桌面,啊呀好尷尬啊 )
琴體上的圖案是自己畫的,美術生優勢嘛 哈哈 琴箱也是自己配的,個人超喜歡這個琴箱,有知友也喜歡的話可以私信我,我給你發鏈接,不好意思哈,插個廣告
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會抱著吉他到處撥弄的人實在不在少數,但真正稱得上是會彈的人還真沒幾個,讓他們最簡單的切個和弦要反應半天,按個像F和弦的這樣的大橫按更是按不住……我也是深深的醉了……學校里還有一個吉他的社團……那社長的水平,真心不敢恭維,大哥,我好歹也就學了兩年,他這水平我分分鐘吊打,都不知道他是怎麼當上社長的……開學之後,我所在的院系有個迎新晚會,院里找不著節目了,於是我就彈唱了一首許巍的《故鄉》,個人超喜歡這首曲子,找不到照片了,等找著了再更吧。
結果呢……結束之後若干若干男同胞們問我能不能教他們彈吉他……真事兒……我也是深深的無語了,當然可以一起玩兒最好了,但就是受不了個別人學了個指彈天空之城就出去各種撩妹「哎~你看我會彈吉他……」當然沒這麼誇張只是比喻一下。後來記得校勤管的一個晚會我一個哥們是校寢管部的干士,他讓我幫忙和他和一首曲子,他是體育學院的,他倒是吉他談的還不錯,這是綵排的照片,左邊那個是我
綵排完了之後我拎著這把民謠琴回宿舍,剛好趕上那個吉他社有個什麼見面會的結束,一群人背著吉他…… 我一直就在驚嘆這個學校難道有這麼多人會彈吉他?…… 放一張這個校寢管的演出圖
當時實在沒有電箱琴了,就拿著電吉他上了 現在想想當時一把民謠一把電琴也確實怪彆扭的。
再後來聽說學校剛開學那些學吉他的人好多都放棄了……買的琴都都放在那兒留著接灰……我就在我們寢室樓下撿到一把他們不想要了的吉他我會亂說?真的,感到深深的無語了……就寫到這兒吧,手機碼字,怎麼說就希望如果是真正喜歡這門樂器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吉他說到底它就是樂器,不是拿來撩妹泡妞用的,也祝那些認真練琴深沉熱愛吉他的童鞋們能堅持克服困難,不要半途而廢。
就我身邊(我上高中,學校在市裡算最好的一撥里最爛的)的同學來看,54個人有七八個會彈吉他(也有會彈鋼琴之類的不過吉他最多。但只有一個玩電的)。
就說說我們十八線小縣城。沒有正兒八經的吉他老師。目前最大的琴行每年能教至少200個學生。這個數據只少不多。
大概兩千萬人左右,一千萬人被燒火棍毀了
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比如專業好,學習好,理科好,確實不應該以吉他為生,不管後不後悔。國家需要的專業肯定是最有價值的專業,利於進步的專業。可能許多年後就會明白,不過時間已經遠去了。三思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