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意起看财经,(https://xueqiu.com/1656357564/333621759)
最近,$兆易创新(SH603986)$ 的表现堪称“逆袭教科书”。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7.69%,突破73.56亿元,净利润更是飙涨584.21%,达到11.03亿元,远超年初预期的10.03亿元。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不减,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7.32%和14.57%。
对于坚守多年的15万股东来说,这无疑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要知道,兆易创新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至暗时刻”。2022年,公司利润下滑12.16%;2023年更是惨烈,净利润暴跌92.15%,几乎跌至谷底。然而,正是这样的低谷,让如今的反弹显得格外耀眼。
那么,这家曾经的“落魄贵族”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一、财务健康度:现金为王,质量远超巅峰期
虽然2025年的净利润距离2021年的历史峰值23.37亿元还有差距,但兆易创新的财务质量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健康状态。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分别高达20.32亿元和3.36亿元,净现比(经营现金流/净利润)分别为1.84和1.43。相比之下,2021年净利润虽高,净现比却只有0.97,说明当时的利润中“水分”较多。
如今,真金白银的流入验证了主营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
更令人惊喜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现金飙升至93.7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兆易创新不仅“活过来了”,还手握充足弹药,可以随时投入研发或扩张,为未来的增长铺路。
二、存储芯片:吃透行业红利,低端市场“捡漏”成功
兆易创新的翻身,离不开半导体存储市场的周期性回暖。存储芯片是电子设备的“记忆核心”,而这一轮行业上行周期已持续一年半。
早在2023年三季度,存储市场就率先触底反弹,原因很简单,全球大厂此前集体减产,供需关系提前改善。到了2024年,AI爆发更是火上浇油,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冲上1670亿美元的历史巅峰。
作为全球存储芯片的重要玩家,兆易创新还“捡了个大便宜”。其产品线覆盖DRAM、NOR Flash和NAND Flash,其中DRAM中的DDR3和DDR4本是低端主流产品。
但近年来,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为了抢占HBM(高性能存储)市场,逐步放弃低端产能。兆易创新趁机接盘,稳稳吃下了这块“巨头看不上但需求旺盛”的蛋糕。
三、技术突破:CUBE横空出世,对标HBM的“性价比之王”
如果说低端市场是“捡漏”,那么兆易创新的CUBE技术则是真正的“大杀器”。
2024年以来,公司股价暴涨167%,资本市场的热情正是源于此。HBM虽是AI时代的宠儿,但成本高、功耗大,主要适用于数据中心等高端场景。而CUBE可以理解为“轻量版HBM”,专为可穿戴设备、智能摄像头、车载系统等边缘场景定制,性价比优势明显。
目前,全球仅有兆易创新和中国台湾的华邦电子两家厂商布局CUBE,而兆易创新是A股唯一标的,稀缺性拉满。通过控股子公司青耘科技,公司已悄然卡位端侧定制化存储市场,未来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四、第二增长曲线:车规级MCU,国产替代的“隐形冠军”
除了存储芯片,兆易创新的MCU(微控制器)业务同样值得期待。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速,车载MCU需求水涨船高。预计2022-2028年,全球汽车MCU市场规模将从107亿美元增至157亿美元。然而,中国车规级MCU的国产化率仅有5%,基本被欧美巨头垄断。
兆易创新早已嗅到机会。其MCU业务全球排名第十,近年来全力冲刺车规市场,不仅推出了基于M7内核的高性能车规级MCU,还在2024年11月调整定增计划,豪掷12亿元加码“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一旦国产替代浪潮兴起,兆易创新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五、机构抢筹:戴维斯双击进行时
业绩爆发叠加估值提升,兆易创新正迎来资本市场的“戴维斯双击”。机构用真金白银投票,2024年末,机构持股比例升至39.70%,较2023年提升7.11个百分点。
这说明,专业投资者对公司的成长逻辑已高度认可。
从财务健康到技术突破,从行业红利到国产替代,兆易创新的故事远未结束。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家曾经的“困境反转股”,或许正在蜕变为半导体行业的“长跑冠军”。